監管出手規范新基金銷售 “降溫”科技股炒作意圖顯現 最火的當數科技類基金
在2月發行的新基金中,有效募集金額便達到1418.5億元,平均單只基金募集32.2億。實際募集額超過3000億,約為3053億,平均每只產品募集69.4億。而這其中,最火的當數科技類基金。
由于科技股太過于火熱,日前有消息稱,監管窗口指導暫??萍碱惢鸬膶徟?,不久后監管對此予以澄清。
3月2日,證監會官方網站上更新“南方中證云計算與大數據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申報進度,該基金申請材料于當日被監管接收。
第一財經注意到,雖然監管仍在接收相關材料,但受理時間和一次反饋時間較此前相比均有一定程度延長,個別產品進度亦顯示停滯狀態。
同時來自基金公司人士消息顯示,監管層日前發文進一步規范基金銷售活動,嚴格基金宣傳推介行為。
“科技股這段時間太瘋狂了,新發的科技基金一上來肯定是要買這些高位股票的。目前科技股估值已經太高了,監管的降溫也是對的。”深圳一位公募股票基金經理表示。
該“降溫”了
“我們有一只(科技類新基金)想報,材料也交了,想四五月份發行。之前權益類基金都走得很快,大跌的前一天,監管指導說科技類基金先得歇歇,市場過熱,大意就是等著。”某銀行系公募基金人士透露。
2月3日開市以來,以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股走出一波結構性行情。2月4日至25日短短16個交易日,半導體基金上漲高達48.45%。
去年,監管層明確鼓勵權益類基金發展,權益類產品的審批速度明顯提升,科技類權益產品尤是。一個例子是,國泰中證新能源汽車ETF從1月7日提交審批材料,到1月21日成功獲批,審批流程僅用時11個工作日。
“這段時間漲得太多了,盡管監管澄清了,但我覺得這么一個信號出來也是好事,需要降溫了。”上海一位資深公募基金經理表示。
統計顯示,1月20日前后,多只科技類基金的審批出現不同程度的放緩。
“我們這邊了解到,目前對于科技類產品的申報的確是放緩速度了。”3月3日,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譬如招商基金于1月21日申報的招商創業板大盤ETF,在2月3日受理,至今未有相關動作。金信基金1月21日申報材料的科技成長混合基金,最新狀態是于2月4日獲得受理,截至3月3日同樣未有相關更新動作。
華夏基金于1月22日申報華夏國證國產替代主題ETF,1月23日接收材料至今,未有相關更新動作。
廣發基金于2月7日申報廣發國證半導體芯片ETF,2月13日獲得受理至今,也再沒有更新。招商科技動力于2月20日接收材料,至今未有相關更新動作。
此外,1月17日申報材料的華寶中證電子50ETF,截至目前最新狀態為一次書面反饋,時間是2月27日;南方基金于2月3日申報的南方科技先鋒,受理日為2月10日,第一次書面反饋為2月27日。在這兩個產品中,從受理到一次書面反饋的時間,分別是23個工作日和18個工作日,平均為20個工作日。
相較之下,在去年9月份,某人工智能基金從受理到一次書面反饋的時間為4天。去年7月份末,平安信息科技從受理到一次書面反饋時間為10個工作日。
“這是監管層對科技股炒作潑的一盆冷水,這個時間點是比較合適的,避免再次出現2015年股災的翻版。”上述上海資深公募股票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表示。
嚴格規范宣傳推介行為
盡管監管對暫停傳聞辟謠,但一種說法是,窗口指導的本意是,近期收到的科技類基金產品太多,資管機構報的產品材料要規范,要備注風險提示等要素,不要跟風亂報等,監管機構并不是限制科技創新基金的發行。
第一財經了解到,監管層還向基金公司下發了《嚴格規范宣傳推介行為促進權益類基金健康發展》,該文要求,夯實基金宣傳推介的合規內控機制,堅持長期投資、專業合規的宣傳導向,合規、審慎、準確介紹基金經理專業經驗和能力以及嚴格規范宣傳推介行為。
“近期我們在日常監管中也發現,個別基金管理人與基金銷售機構在基金宣傳推介行為上不夠審慎,部分宣傳用語涉嫌誤導。為此,相關證監局已對相關機構進行核查,并針對存在的問題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理,同時進一步規范基金銷售活動,嚴格基金宣傳推介行為。”監管層表示。
具體來看,一是登載基金經理過往業績的,原則上應當覆蓋該基金經理管理的全部同類產品且嚴格遵守法規關于業績登載區間的要求,嚴禁片面選取基金經理特定或部分產品、特定或部分區間過往業績進行宣傳,不得登載六個月以下的短期業績。
同時,基金產品的募集上限、比例配售等安排,可以在宣傳推介材料中作為風險提示事項予以列示說明,但不得以不同字體、加大字號等方式進行強調,不得作為銷售主題進行營銷宣傳。
顯然,打著“比例配售”、“限額”等名號銷售基金的行為引起了監管的高度關注。而且,一些基金公司顯然也嘗到了其中的甜頭。
在剛剛過去的2月,基金迎來“爆款月”,新基金發行動輒便一日售罄,爆款基金不僅出現在頭部基金公司中,中小基金公司同樣沒有缺席。
最瘋狂的當數睿遠。2月18日,睿遠基金旗下第二只公募基金睿遠均衡價值發行,該產品在一天內募集到1223億元的天量,由于該基金比例配售限額60億,最后配售比例只有4.9%。其首發規模已超過上投摩根亞太優勢的1162.6億,刷新公募歷史上單只基金認購資金紀錄。
第一財經統計,在2月發行的新基金中,有效募集金額便達到1418.5億元,平均單只基金募集32.2億。實際募集額超過3000億,約為3053億,平均每只產品募集69.4億。
而這其中,最火的當數科技類基金,甚至有業內人士調侃,只要是帶有“科技”二字,便妥妥完成發行任務。
公開資料顯示,在科技股行情的帶動下,基金公司密集上報科技類產品。招商科技動力、匯安科技龍頭、華安中證電子50ETF、寶盈科技先鋒、華夏核心科技、工銀瑞信中證科技龍頭ETF、富國中證芯片產業ETF、南方中證科技50ETF等新產品密集上報。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文章
違規劃轉10萬,被列黑名單10年 這名基金公司員工操作太奇葩
如果有人跟你說,有基金公司員工又出事情了,你會最先想到什么?老鼠倉?勞動糾紛?還是桃色事件?這些其實在過往都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但除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