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只主動權益基金 成立至今,年年業績悲催
那如果一只基金產品成立以來年年都很差又是怎樣的“酸爽”呢?
工銀互聯網加股票
易方達新常態靈活配置混合
長盛國企改革混合
中郵趨勢精選靈活配置混合
華商新動力靈活配置混合
富國改革動力混合
這6只主動權益基金,都是自成立以來,年年業績悲催的,當然,這是不完全統計的,它們6只比較有特點,想單獨和大家嘮嘮。
從上圖中看,這6只中除了華商新動力靈活配置混合,其他5只都是在2015年高點成立的,截至2019年12月3日,成立至今跌幅超過40%。
公開資料顯示,工銀瑞信互聯網加股票于2015年6月3日開始募集,兩天后,基金便火速募集了197.33億元,提前結束募集并正式成立,這是國內首只“互聯網+”主題基金。
然而,僅在10天之后的6月15日,隨著滬指狂瀉103點,“股災”模式正式開啟。不幸的是,該基金的建倉期剛好落在了上一輪牛市的頂點位置。不出意料,基金成立三個月后,2015年9月4日,其凈值就遭遇了腰斬,跌幅超50%,同期上證綜指跌幅已達到31.48%。
建倉期恰逢股市震蕩帶來的千股跌停,這是工銀瑞信互聯網加股票遭遇到的客觀現實。
該基金成立初期,基金經理為劉天任和王爍杰,當時工銀瑞信宣傳中也把他們稱為“天王組合”,然而當兩位“天王基金經理”都無法為凈值做點啥時,就只好換個人來管了,單文接管,在基金經理單文掌舵的2年多時間里(期間1年多與黃安樂共同管理),該基金不但未能扭虧為盈,反而讓這只基金的跌幅繼續擴大。
那再換,黃安樂來了,任職不久,還是一如往昔的差,從2018年12月換成張繼圣,截至12月3日,今年以來工銀互聯網加股票漲幅47.66%。
易方達新常態牛逼在它的曾經的基金經理上,宋昆。
宋昆是14-15年最牛的基金經理,他的易方達新興成長抓住互聯網+概念,不到一年時間里漲幅接近2倍。2015年4月份他和樊正偉的易方達新常態輕松募集147億。
可是在管理期間,宋昆一直以成長風格為主,跌了三年多,凈值最低時只剩0.3元,
如今更換的趙鍇、孫松兩位基金經理,名下都只管這一只,截至12月3日,易方達新常態混合今年以來漲幅是37.38%,單位凈值0.43。
不同于,工銀互聯網加股票、易方達新常態靈活配置混合、長盛國企改革混合、中郵趨勢精選靈活配置混合、富國改革動力混合這5只在投資者情況高漲時期募集,圈了一波規模,華商新動力靈活配置混合在2015年市場大調整之時成立,募集規模不到3億,然成立至今回報率一點不比前5只低。
此外,華商新動力靈活配置各歷任基金任職回報均為負。
基金經理劉萌萌在接管華商新動力靈活配置混合時任職回報最慘,將近2年多的時間,任職回報是-37.44%。
深究其業績慘淡的原因,劉萌萌對行業配置失誤或首當其沖。觀察他管理基金的持倉情況發現,在重倉股中傳媒股一直占據著相當的比重。華商新動力在他接手之前,該基金重倉的傳媒股只有巴士在線一只,截至2016年二季度末的持倉比例為8.82%。而他上任以來,華商新動力中傳媒股的占比明顯變大,在2016年三季報中,該基金重倉股新增了萬達電影和迅游科技兩只傳媒股,持倉比例也擴大至21.99%。
自劉萌萌接任以來,華商新動力的季報中都曾提及主要配置傳媒等方向。然而,中證傳媒指數在劉萌萌任職期間的跌幅卻高達40.17%。
目前接管的陳恒任職一年多回報依舊為負。
富國改革動力混合也是這樣,換了多位基金經理,然just so so ~
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股市火爆行情讓投資者對基金的需求空前熱烈。趁此時機,老牌公募基金公司富國基金,發行了一只名為富國改革動力的混合型基金?;鸪闪⑷諡?015年5月20日,根據基金招募說明書顯示,其主要投資于具備改革動力的相關股票,股票投資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60%-95%。
而其對改革動力主題的界定,包括政策層面驅動的改革,比如混合所有制改革,行業上如金融行業、消費產業、裝備制造業等。還有產業優化升級驅動的改革,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
以此來看,這只基金的投資范圍還是非常廣泛的。
彼時的擬任基金經理汪鳴只有1年多的基金經理管理經驗,而首募規模達到了132.55億元,幾乎都以個人投資者為主的富國改革動力由這樣一位基金經理管理,太過于稚嫩,把握度欠缺。
2015年二季度,也就是富國改革動力公布的第一份季報顯示,汪鳴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衛寧健康、大商股份、春秋航空、永輝超市、北陸藥業、中元股份、*ST德奧、久立特材、諾普信、飛樂音響。當時A股雖然是沖高回落,但各股指均收漲,然而其第一大重倉股衛寧健康沖高回落大跌了20.3%。2015年三季度是當年的主要下跌時間,但三季報顯示,此前并沒有出現在重倉股里面的石基信息卻突然成為第一大重倉股,而這一期間,該股沖高回落下跌了35.85%。
2015年三季報和四季報顯示,富國改革動力的股票資產倉位高達88.68%、93.16%,幾乎快頂格買入,而這一時期該基金沒有絲毫債券資產,完全是“滿倉”承受股市下跌之苦。
2015年年報顯示,當年該基金股票資產占基金總資產比例達93.16%,全年虧損金額為10.93億元。
2016年各季度的前十大重倉股中依然以石基信息、臺海核電等此前的持股為主,當時比較熱門的蘋果產業鏈知名公司均沒有涉及,而2016年全年該基金也在同類產品均值下跌7.23%的情況下,跌去了18.96%,在當年下半年股指出現小幅回升時該基金也沒有同步表現。
2017年全年的重倉股,也同此前變化不大,從而錯過了價值消費股的大漲,和同類產品均值相差達到了24%以上。
圖:富國改革動力各年度漲跌幅
對于這類常年凈值不行的基金,雖然基民情緒大,基金經理也換基金經理,讓投資者看到,我們有對這只基金有作為,沒有不管,但是為啥不直接拿王牌基金經理來管,非得讓經驗不豐富的新人來?
這是不是變相的破罐子破摔,認為這些基金反正已經這樣了,拿來給新人練練手剛好?要是新人干的好,還可以拿來宣傳宣傳,干的不好,也不是這一任基金經理這樣。
要真是這樣,那是相當的wu chi……
相關文章
違規劃轉10萬,被列黑名單10年 這名基金公司員工操作太奇葩
如果有人跟你說,有基金公司員工又出事情了,你會最先想到什么?老鼠倉?勞動糾紛?還是桃色事件?這些其實在過往都是比較常見的情況,但除了這